移民村美麗“蝶變”換新顏
一條條平坦的瀝青道路進組到戶,直通農家;一棟棟白墻藍瓦的兩層小樓整齊排列,綠蔭環繞;一項項富民產業破土而出,日益壯大……走進江西省蘆溪縣源南鄉石塘村移民村,村民們臉上洋溢的笑容訴說著現在的幸福生活,一幅移民新區美好畫卷映入眼簾。-+*+-
石塘村采煤沉陷區異地搬遷安置區的村民們原來居住的地方因位于思古塘礦區的開采范圍內,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對礦區的地質環境造成了破壞,引發了地質沉陷和房屋開裂,該鄉黨委、政府為了確保村民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將村民陸陸續續搬遷安置到移民村,十多年前的這段往事仿佛發生在昨天,居住在移民村的村民仍然歷歷在目。
從破敗舊居到敞亮新居,從苦日子到甜日子,移民村的村民們在這落地生根,過上了新生活。為了讓村民們住的安全的同時,住的更加舒心,源南鄉黨委、政府積極與上級發改部門對接,2023年爭取采煤沉陷區移民避險搬遷安置項目中央預算資金3000余萬元,用于提升人居環境。藍瓦白墻的洋房,一體化污水管網處理設施,標準化的籃球場、門球場,鋪著青石小道的芳草地、搭著帳篷的燒烤營地,設施設備齊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民們在這里真正實現了安居樂業。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源頭活水。石塘村過去是一個以煤炭為主導產業的村莊,曾經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賴煤礦,煤炭紅火的時候一年能從煤礦這里獲得8-10萬元的收入,但是隨著煤炭行業去產能政策的實施,2018年石塘村所有煤礦全部關停退出,石塘村的年集體經濟收入斷崖式下降到幾千元,因此變成了貧困村。針對這一困境,石塘村黨支部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加快轉型,聚焦“橙、板、果、蛋、菜、魚”六大產業發力,在移民村周邊先后建成了3000畝的臍橙基地、500KW的光伏產業、100畝的火龍果大棚、2萬羽的蛋雞養殖場,使移民村的村民能就近務工增收,產業振興結出了累累碩果。2023年石塘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77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39.8萬元。
“短短一年時間,這里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外務工一年回來的村民們都在感嘆,咱們住的環境比城里都更好。去年風調雨順,我種植的火龍果也迎來了豐收,我們農村人的日子真的跟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一樣芝麻開花節節高了!”石塘村黨員彭啟一家人是第一戶搬進移民村的村民,以前一直在煤礦工作,煤礦關停后,他四處尋找生計,結識了火龍果種植專家,認定了火龍果產業發展前景,就學習了技術,回家種植火龍果100畝,2023年剛第一次試掛果就給他帶來了8萬元的收入。
環境美了,生活便利了,村民腰包鼓了,吃穿不愁、住房無憂,搬遷群眾的幸福指數持續攀升。“好日子還在后頭呢!”石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真文說,移民搬遷讓群眾們真真切切體會到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李陽紅 吳振彬)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