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國內 正文

            技術革新加速崗位迭代 AI挑戰下職場如何選擇?

            作者:admin 時間:2023-05-16 07:38 點擊:
            導讀:

              本報記者 田 鵬

              “科技進步必然帶來新職業、新業態、新崗位,同時也會淘汰一些傳統崗位,這是人類社會演進的普遍規律。”中國教科院體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家勇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23未來就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到2027年,全球約有690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將會出現,8300萬個工作機會將會消失。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技術化身為“雙刃劍”,創造新崗位的同時也讓一些舊崗位消失。

              就業市場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誰來培養契合新時代需求的新型人才?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大量從業者、企業、專家,尋求人機共生背景下就業市場的新路徑。

              AI“威脅”下亟須提升新技能

              近年來,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就業崗位變化。而在諸多新興技術中,AI(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的崗位變化最大。

              上述《報告》顯示,未來五年內,增長最快的工作崗位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專家、可持續發展領域專家、商業智能分析師和信息安全專家,與人工智能技術緊密相關。同時,據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就業統計數據顯示,裁員數量最高的職位是數據錄入員,預計裁員規模將超750萬人。

              “對于一些只需要邏輯思維就可完成的工作崗位或任務,人工智能基本上都可以取代人工。”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是對于需要建立形象思維、靈感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崗位或工作,人工智能還存在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的瓶頸,目前仍無法取代人工。未來相關領域或出現進一步突破,從而在更多的領域取代人工。

              事實上,一些身處創造性思維崗位的員工已感受到“威脅”。

              “設計師等崗位危機感較強。但同時,AI意味著工具的革新,就像用電腦代替畫筆一樣,能提高工作效率。歸根到底,創作離不開人的審美積累,以及對于世界的觀察。”某品牌服裝設計師季先生(化名)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據麥肯錫公司調查結果顯示,從行業來看,電信行業、科技行業、金融服務行業以及制造業等行業對于人工智能技術人才培養、再培養的需求較為明顯。以金融服務行業為例,49%的受訪者表示將人工智能用于服務運營,40%的受訪者將人工智能用于金融風險管理。

              企業或成人才培養“主戰場”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影響下,不論是為了更好勝任新衍生出的崗位,還是原有崗位消失后轉入其他領域,職業技能培養都不可或缺。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肖超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I技術的應用需要大量投資和技術支持,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壓力較大。此外,用AI取代人工可能會導致一些崗位被取代,特別是低技能、重復性工作崗位。或會為經濟和社會帶來一定的不穩定性。因此需平衡兩者之間利弊,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要關注相關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再培養方面,由于專業院校在課程內容安排上存在滯后性,很難迅速滿足相關需求。同時,衍生出來的培訓機構良莠不齊,且培訓價格昂貴,促使企業成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

              張家勇認為,在社會轉型、技術進步過程中,院校學科專業調整將是滯后的。企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將一如既往發揮工學結合、工作坊、實踐育人等方面優勢,以契合新時代需要。

              《證券日報》記者在采訪調查中了解到,一些企業已開展了相關實踐。例如,上海某互聯網公司程序員姚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組織每周進行AI技術學習,包括線上視頻學習和線下專業講師培訓等,甚至把學習反饋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部分。

              姚先生對記者坦言,自己所在的公司體量較小,因此接觸到的培訓內容和實踐機會無法與互聯網“大廠”相比。

              Co-Found智庫企業大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李益表示,當下,新技術、新趨勢、新職業和新崗位變化和更新較快,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沒有及時跟上,在成本、時間等方面存在阻礙。

              面對迫切的人才培養、再培養需求,以及現階段企業培養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楊國慶建議,大中型企業的人才培養需要總體謀劃,形成分層分類的培養體系,尤其是對部分重點群體要設計長期的培養項目;中小型企業由于員工總數和類型不多,可以根據本企業實際業務需要和未來發展,靈活開展各種實用性的培養安排。從方法來看,培養手段需要更加多樣化,理論學習、混合式學習、行動學習、輪崗培養、基層一線鍛煉、教練技術等多種手段,都可以根據培養對象的情況加以靈活使用。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4138443號

            蘇公網安備32130202081338號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只用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fjycit.com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嫩草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电影网|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 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2020|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全国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